「疫」時讀「豐」畫——生機

2020-10-14


豐子愷 生機(豐子愷家族收藏)

誠如豐先生所說:「人間的事,只要生機不滅,即使重遭天災人禍,暫被阻抑,終有抬頭的日子。個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國家、民族的事也如此。」

疫情席捲之際,每日晨起關注疫情動態數據是不少人養成的一種習慣。曾經一度,確診、死亡數字天天攀升,看不到希望的明天讓人感到恐慌、無助和無從抵抗。為求自保、躲避病難只剩道無車舟、萬巷空寂。然而一個多月來,數以萬計的醫務工作者從全國各地整裝出發,奔赴武漢前線,中國醫療界甚至將「東齊魯、南湘雅、西華西、北協和」四大王牌軍全面集結,日以繼夜地投入保衛武漢人民生命的這场戰役中,這在建國後,尚屬首次。近期疫情實時動態的數據讓人欣慰鼓舞,已連續數天確診人數呈下降趨勢,死亡人數雖有遞進,但治癒人數卻在大比例增加。現存重症患者他們雖然依舊處在生死的邊緣,但醫務人員從不放棄盡全力將他們從死神手上爭奪回來。報道所見,73歲的李蘭娟院士脫掉防護裝備後,面部清晰壓痕地登上了新聞熱搜,人們在贊美蘭娟院士醫德高潔、感念她大公無私的同時,更多地看到的是「脫掉防護裝備」這個動作背後所蘊含戰勝病魔、重獲新生的希望。


李蘭娟院士脫掉防護後(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頻道中曾播放了一段採訪一線醫務工作者的記錄片:醫生們每次查房時,都會和神志清醒的病人握手,安撫他們的情緒,鼓勵他們加油,為他們竪起大拇指點贊,引導他們更加積極樂觀。儘管身處危重症病區的醫生和病人身體接觸存在着風險,但是他們希望,這樣的行為能給病人心中帶來溫暖的鼓舞,獲得戰勝病魔的無上力量。讓我們深深地向所有戰鬥在一線的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們是義勇無畏的白衣天使,更是無怨無悔的逆行英雄。

豐子愷 劫後重生(豐子愷家族收藏)

豐先生曾經在八年抗戰最艱苦的1939年,創作鼓舞大眾自強不息、保家衛國、勇於戰鬥的《大樹畫冊》時就寫過:「大樹被斬伐,生機並不絕。春來怒抽條,氣象何蓬勃。」當第一片明朗溫和的春落在樹梢時,樹就霹靂地爆出生命的新枝。相信歷史輪回,也同樣堅信,庚子春日,神州大地雖生靈塗炭,然盤根大樹,生機不息,抗風欺雪,定花果無極。

豐子愷 大樹畫冊之一(私人收藏)





豐子愷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國現代文化藝術史上傑出的大家。他於光緒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青年時期師從李叔同學音樂、繪畫,從夏丏尊學國文。豐子愷先生始終致力於藝術創作和中國藝術教育,對中國美術學及人文歷史的發展具有獨創性的貢獻。先生的個人藝術風格在中國獨一無二,特別是他的藝術作品中所體現出的現實主義的批判精神,有着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他的許多作品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他貼近現實又充滿生活情趣的漫畫作品,酷受國人喜愛,伴隨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成長。豐子愷先生在書法、散文、翻譯等文藝領域同樣卓有成就。他的筆觸生動而富有韻味,質樸而又明亮率真,時常娓娓道來,於細微處探究人生,反映世態人情。他的作品故被稱贊「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