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時讀「豐」畫——護生護心

2020-10-14


豐子愷《護生畫集》第一冊之訣別之音(浙江省博物館收藏)


「護生者,護心也。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然後拿此心來待人處世。這是護生的主要目的。」「藝術以仁為本」,「胸懷芳菲悱惻,以全人類為心的大人格」,「能活用護生,既能愛人」。這些都是八十多年前豐先生談《護生畫集》的創作心得。從1928年豐子愷為恩師弘一大師祝賀五十壽辰,所繪五十幅護生畫;十年後,第二集六十幅護生畫始,為循「世壽所許,定當遵囑」的約定,此後的三十五年間,從安居物阜民豐的江南,到八年抗戰的藝術逃難;從民心所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動蕩不安的十年浩劫,他從不敢忘記自己對恩師的那句承諾。「護生即護心,慈悲在心,隨處皆可作畫」,他以利落果敢的線條,寥寥數筆就勾畫深遠的思想,簡單樸素中畫出矜恤仁愛之情,用藝術的手段將慈悲仁愛、勸人從善戒殺的基本主張得以廣佈中華大地。

1918年4月15日,弘一法師將入山修梵行,在杭州攜弟子劉質平(左)、豐子愷(右)合影。

在與新冠病毒鬥爭的日子里,細讀《護生畫集》越發能感受豐老的仁慈、體會「護生即護心」的含義。這幾天醫學界對於新冠病毒的來源,在蝙蝠與穿山甲誰是真正的寄主間爭論不休,無論科研論證的結果如何,也不管病毒從何而來,人們放棄殺戮、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平等地對待生靈,真誠地呵護萬物,卻是每個人輕而易舉、行之有效愛護自身的方式。反思歷史,戰爭與瘟疫從來都是大規模殺害人類的兩大元兇,然而隱藏在這背後的癥結正是無止盡的貪欲。人類為爭奪資源,掠奪財富不惜引發戰爭;而瘟疫,恰恰是人類做出傷害自然界及其他生物的行為而帶來的惡果。如何達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平相處、和與自然界生態平衡共存是當務之急。此時的《護生畫集》里無不流露出「平等互愛」精神,無疑給了人們更多心靈上的指引。

豐子愷《護生畫集》第三冊制標本聯想(浙江省博物館收藏)

1962年,豐子愷於杭州弘一大師墓前





豐子愷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國現代文化藝術史上傑出的大家。他於光緒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青年時期師從李叔同學音樂、繪畫,從夏丏尊學國文。豐子愷先生始終致力於藝術創作和中國藝術教育,對中國美術學及人文歷史的發展具有獨創性的貢獻。先生的個人藝術風格在中國獨一無二,特別是他的藝術作品中所體現出的現實主義的批判精神,有着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他的許多作品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他貼近現實又充滿生活情趣的漫畫作品,酷受國人喜愛,伴隨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成長。豐子愷先生在書法、散文、翻譯等文藝領域同樣卓有成就。他的筆觸生動而富有韻味,質樸而又明亮率真,時常娓娓道來,於細微處探究人生,反映世態人情。他的作品故被稱贊「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