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時讀「豐」畫——惜春

2020-10-14


豐子愷 努力惜春華(豐子愷家族收藏)


《禮記·月令》篇:「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本該,新春重回是一派生機勃勃、萬物昇華、人間大愛的景象,然而庚子年的春天,卻異常的詭異,這場悲劇使病毒肆虐,舉國上下深居簡出,居家隔離。

書桌上成摞壘着的仍是豐子愷先生的書,信手翻開「我曾立意要不花錢,一天到晚坐在屋裏,果然一分錢也不花。我曾立意要不費力,一天到晚躺在床,果然力也不費。我曾立意要不費電,晚上不開燈,果然一度電也不費。我也曾立意要不費時間,躲在床角不動。然而壁上的時辰鐘「的格旳格」地告訴我,時間管自在那裡耗費。於是我想,做了人真像「騎虎之勢」,無法退卻或停留,只有努力地惜時光,積極地向前奮鬥,直到時間的大限的來到。生活上的苦悶和不幸,有時能使人對於時光覺得不可惜而可嫌,盼望它快些過去的。然而這是例外......」看到這段文字,莫名感嘆歷史的瞬間總是驚人的雷同,與豐先生主觀測試不同的是,八十多年後這個躲避新型冠狀病毒的春天里,很多人一天到晚坐在屋裡、躺在床上、宅在某處,過着刷網泡劇、飽食終日、懈怠消沉的日子,只盼解禁令能早日頒布。如常的日子,只有當我們失去時,才驚覺平凡的可貴。

方艙醫院中淡定從容讀書的患者

莫泊桑曾說:「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得那麼糟。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長的路。」網絡上流傳着方艙醫院病人躺在病床上淡定從容讀書的照片,儘管身處疫情最嚴峻的禁區,心力交瘁艱苦難耐,與其自怨自艾的悲嘆眼前的不幸,還不如積極配合治療,做好向未來前行的充分準備。尚豐先生還在世的話,這個好似早春里初升的陽光,暖暖照亮人間希望的瞬間,他又會用怎樣的畫筆記錄......

豐子愷 好花時節不閒身(豐子愷家族收藏)




豐子愷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國現代文化藝術史上傑出的大家。他於光緒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青年時期師從李叔同學音樂、繪畫,從夏丏尊學國文。豐子愷先生始終致力於藝術創作和中國藝術教育,對中國美術學及人文歷史的發展具有獨創性的貢獻。先生的個人藝術風格在中國獨一無二,特別是他的藝術作品中所體現出的現實主義的批判精神,有着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他的許多作品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他貼近現實又充滿生活情趣的漫畫作品,酷受國人喜愛,伴隨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成長。豐子愷先生在書法、散文、翻譯等文藝領域同樣卓有成就。他的筆觸生動而富有韻味,質樸而又明亮率真,時常娓娓道來,於細微處探究人生,反映世態人情。他的作品故被稱贊「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王一竹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