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赋彩 承古开今 ——宋玉明山水画的色彩与当代性

2017-09-13

何为当代性?

当我们在谈论当代艺术时,可能并没有来得及思考什么是当代艺术,就习惯性地脑补了一种固定而又模糊的印象:表现方式上是装置的、影像的、行为的、拼贴的、抽象表现的、利用现成品的……不容易看懂的;内容气质上是欲望的、革命的、暴力的、色情的、颓废的、孤独的……有点晦涩的。应该说这是一种狭义的当代艺术,即杜尚以来西方艺术发展所形成的某种特定的、非传统甚至反传统的、非主流的前卫艺术,以观念和表现方式的不断创新为特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自信,一味追求创新的观念已经遭遇挑战,很多当代艺术家已经意识到当代并未与传统完全断裂,他们开始挖掘中国艺术传统,自觉地追求中国性、本土性。在当下,特别是在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和广阔的视野提倡一种广义的当代艺术,不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只要是在艺术语言上具有原创性、反映当下生活、表现当代精神的艺术探索,都应该纳入进来。特别是传统艺术门类中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当代演进,尤其应该得到重视。广义的当代艺术对于当今中国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才是有利的。

所以,当听说宋玉明老师被邀请参加今年的“艺术深圳”——一个纯粹的当代艺术博览会,我一点也不惊讶,并对主办方及推介画廊的决策表示赞赏。倒是有些好奇宋老师自己怎样看待当代性的问题,这次又会拿什么样的作品参展,特别是现在他作为深圳美术馆名誉馆长主抓新馆筹建工作正是最忙的时候。与他聊及此事,他竟然立刻从手机里翻出最近新画的几张泼彩山水画作品图片,并且每张的构图、色彩都有所不同,用笔用色潇洒大气,从容不迫又充满激情。久闻他的勤奋与才情,但没想到努力的程度如此之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能创作出这么多的精彩作品,着实令人惊叹。

▲宋玉明作品《春晓》



接地气的当代性探索

记得《艺术与财富》杂志曾专题介绍过宋老师的作品,文中一位藏家这样说道:“收藏作品很简单,就看你愿不愿意把它挂在自己的房子里,宋老师的画特别适合中国人的客厅。他的画很当代,即使是很现代的装饰也不会突兀。”这位藏家的话表达了很多人对宋玉明作品在空间陈列上的真实感受。

作为艺术研究者,我们往往习惯了从艺术史发展的专业角度去探讨艺术的当代性、学术性,缺失了从当代民间、当下生活研究的切入维度。一件作品能够自然地融入当下生活,能够与当代不同装饰风格的空间相合,与人的眼睛每天相对,与人的心灵时常相印,这无疑是艺术作品真正的时代价值和生命力所在。

如果从这位藏家对宋玉明作品的感受出发,深入地研究进去,其实涉及到当代中国画内在很多有意义的话题:1。视觉性。艺术家首先有能力通过线条、色彩、笔墨、材料等艺术语言智慧性地创造艺术作品本体之美,能够抓住当下观众的眼球,使之愿意在作品前停留;2。精神性。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对景物的简单描绘,也不仅仅是生活的装饰,它汇集了艺术家的才情、心智与思想,是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超越,从而形成了一个自在圆满并不断向外延展的精神空间;3。时代性。作品并非照搬传统艺术模式或表现脱离时代的某种玄奥观念,而是立足当代真实生活的新创造和契合时代精神的新表达,使得画内空间最大限度地延伸,与画外现实中展示空间的气脉连贯在一起,从而调动起整个空间的人文要素,呈现自然而丰富的人文意蕴。由此,作品的视觉性、精神性与时代性也构成了其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当代性。从这个角度来看,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的背后,其实蕴含了宋玉明老师对中国画当代性、学术性的不懈追求和探索。

众所周知,宋玉明老师成长于书画世家,深得传统艺术精髓,又富于创新精神。他不仅精于传统题材山水画,亦对城市山水画有深入钻研,他利用新材料创作的泼彩山水更是独具个人艺术特色。他的作品得到业界肯定,受到市场追捧,不仅在于他的勤奋和努力,更在于他在艺术创作的每一个阶段都不断地在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以智慧和勇气突破自己,并根据自己对传统艺术的长期研习和对时代精神的深切感悟,承古开今,形成了以泼墨、泼彩为主调,注重传情抒意,极具原创性与当代性的个人艺术风格。


▲宋玉明作品《深圳大梅沙》

 以心赋彩 随情运色

在宋玉明的当代艺术创作体系中,色彩是他最为看重的部分,也是他艺术探索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成功点。他曾有过艺术设计工作经历,对色彩有着敏锐的感受力,也对西方绘画的色彩表达非常熟悉。他注意到“在以往的绘画创作中,长期以来忽视了对色彩的研究和思考”,“虽然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很早就有青绿山水、金碧山水,但从总体来看仍是以水墨为主,色彩也不过是石青、石绿、赫石、土黄等等,几乎没有人用过鲜艳的颜色”,并意识到当代中国画的创新应该打破这种单调的色彩表现枷锁,才有利于时代精神风貌的表达和艺术表现力的进一步拓展。于是他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以自由豪放的笔法直接把艳丽的色彩大胆地运用到画面之中,创作出了一批色墨交融、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烈的作品,与传统的中国画有了截然不同的面貌,既传统又充满现代气息,一经展出,反响强烈。随后他又不断地进行尝试和深化,如《日本-箱根》《耶路撒冷》《印度-斋浦尔王宫》等作品,就是直接以色彩抓住所要描绘城市的风土人情与内在精神。在不同的展览中,他的作品总能以鲜明的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比此前清新秀润的作品,他近期创作的泼彩山水又有变化。《春晓》《春晖》《独钓》《云曦》等几幅新作运笔更加潇洒奔放,以泼彩造山岚、叠翠、烟云,泼中有笔,笔中带泼,经营出缥缈空灵、近乎抽象的自然仙境。又通过描、写、勾、皴,以线条为筋骨,绘出山脊脉向、树林、房屋、渔樵,让仙境回归人间烟火、自然情趣。显然他对材料的把控、对色彩的驾驭都越发自如,泼与笔、色与墨越发的相得益彰。他关于深圳题材的新作《深圳大梅沙》《春天的故事》也比之早期的作品在用笔用色上更加洒脱,情感更加丰富和强烈,注重书写性和色彩感。《春天的故事》描绘深圳的高楼大厦,虽没有山林烟岚的泼彩营造,但全然是一部由色彩与建筑物演绎的交响乐。他的作品越来越洋溢出文化的自信与自由,展现出新时代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给人以美的体悟和正能量的启示。

宋玉明作品《山色空濛》



承古开今 世界同歌

色彩是最具音乐美和旋律感的绘画语言,最善于情感表达,也最具视觉张力。在中国传统艺术进程中,色彩也曾谱写过伟大的篇章。汉马王堆的帛画,阎立本人物画的绚丽艳冶,张萱、周肪仕女画的浓重富丽,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金碧辉煌,以及敦煌莫高窟等佛教彩塑与壁画的绚烂纷呈,都体现了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画在色彩上的审美追求。随着老庄、玄学、禅宗思想的融合,“绘事后素”、“五色令人目盲”、“虚”、“无”、“空”等范畴的归结和陆王心学的影响,唐宋以后水墨画兴起,青绿山水画衰落,开始追求“萧然淡泊之意”(欧阳修语) ,“鄙精研于彩绘”(黄休复语),轻色彩重水墨的文人画逐渐成为主流。其后虽有唐寅、仇英、陈洪绶、任伯年等人也通过色彩表现来拓展中国画的表现力,但他们也只是在文人水墨画的形式语言内的演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开放,以文人水墨画为主导的作品形态和表现方式已不能满足大众的审美需要,让丹青重放光彩的时候已经到来。宗白华就曾指出“艺术本当与文化生命同向前进,中国画此后的道路,不但须恢复我国传统运笔线纹之美及其伟大表现力,尤当倾心注目于彩色流韵的真景,创造浓丽清新的色相世界。”宋老师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敏锐的学术眼光,以色彩为突破口进行新山水画创作,将中国艺术的色彩传统于当代文化语境中重新激活,赢得了赞誉。他曾写道:“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国的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加快,生命体验的改变使得艺术家不断在题材上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而泼彩此时正好用色彩和新的程式迎合着一代人的审美追求和品味。”

色彩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长期而丰富的积淀,而且它还有着重要的世界属性,即世界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对于色彩形成了各自特有的表达方式。色彩没有国界,不需要翻译,能够唤起人们共同的感觉,可以很自然地使不同地域人群的心理和情感连接起来。色彩作为世界性语言,理所应当作为重要的沟通纽带,使中国民族传统艺术与世界艺术进行有效互动,从而为当代世界大文化发展提供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贡献。不难发现,享誉世界的华人艺术家如张大千、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苏天赐等等多是擅长运用色彩语言的大师。

宋玉明老师以心赋彩,随情运色,将色彩提升到与传统中国画中线条、笔墨、造型更为重要的地位,探索出具有强烈个性的当代中国山水画风貌。他的探索顺时代而为,抒当代意气,为中国画色彩传统的开启和当代中国画色彩体系的重新建构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样本。期待他艺术大成,不断给予我们惊喜。

宋玉明作品《春天的故事》


--转自深圳商報2016年9月13日

李原原
2017-09-13